当代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***为强劲的产业和***的产业。旅游业发展之快,产业带动力之强,使许多***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,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。进入上世纪90年代,国际旅游业伴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,在亚太地区掀起热潮。抓住这一时机,我国已将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的带头产业,予以大力发展,使我国旅游业从改革前的40多位上升为目前的世界第15位。旅游业是“出售”风景、劳务和商品的“无烟”行业,发展前景广阔。资料显示:每创造一个旅游就业机会,就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六到七人就业。发展旅游业不仅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,而且还是经济发展的需要。近年来,丹阳市就如何发展旅游业进行深入探讨,并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新世纪丹阳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。本文就丹阳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发表肤浅看法,以供方家斧正。
一、丹阳发展旅游业具有的优势、潜力和不足
1、悠久的人文历史。凤凰山遗址发掘表明,丹阳已有6000多年的人文历史。丹阳是全国***早建立的县邑之一,早在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在丹阳设立云阳邑,后改名为曲阿,历史上丹阳还有风美、简州、延陵、南兰陵、丹杨等古称。古代的丹阳扼七省之要冲,战略地位十分显要,孙策、孙权兄弟建立东吴政权前,就曾以曲阿为根据地,且他们从祖辈开始就定居在丹阳的司徒镇。悠久的人文历史使得丹阳享有较高的知名度,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。
2、古代丹阳有许多***的景点。丹阳是江南“鱼米之乡”,丹阳城曾是典型的江南水城,城内外共有十三个景点。直到解放初期,丹阳县城仍有完整的古城墙和护城河。旧时城北观音山上有晋代建的广福寺,规模庞大,山下有号称“天下第四泉”的玉乳泉。城西有悬有“江苏***钟”的普宁寺和明代董其昌题写的石牌坊,另有警钟楼和老西门大街等一大批文化古迹。今西门小学和省丹中内原有较大规模的城隍庙和夫子庙。西郊练湖曾有方圆数十里的湖面,有二十四处景点,湖心小岛上有湖心亭和道人墩以及积圣堂、关帝庙及清道光14年(1834年)江苏巡抚林则徐题的“集思广益之斋”等***景点。城内有成群古建筑和古桥,堪与周庄等***水乡媲美。可惜经过太平天国战争、抗日战争、建设需要和“文革”破坏,许多古迹已消失或残缺不全。但部分景点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维修扩充,使之重现光彩。
3 、“江南文物之邦”的优势。丹阳境内文物数量质量仅次于南京、苏州和吴县。从现存的文物古迹数量统计看,在文物保护方面,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26件、占江苏省三分之一强,属市(县)级保护单位的有70多处。这些***文物古迹对游客有巨大的吸引力。
丹阳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之处是文物古迹过于分散,很多***的文物散于农村,且交通不便。另外,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。
二、丹阳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一些构想
1、利用***文物构筑***景点,实施***战略。
外地的游客到丹阳来旅游,不是为了游玩在本地就可参观的景点。丹阳旅游业要突出地方特色,构筑一些外地没有的景点,这才能牢牢抓住游客的求新鲜心理,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,以致返乡后向当地人津津乐道,吸引更多人前来。丹阳******的文物是驰名海内外的南朝陵墓石刻。南朝陵墓石刻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,齐梁石刻又是南朝石刻中雕刻技艺较高的,特别是齐代陵墓石刻和梁代皇陵石刻,在国内仅见于丹阳。可以说,不来丹阳就无法了解南朝石刻。丹阳的南朝陵墓石刻共有11处26件,全部是***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其中的一件天禄石刻还被复制后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。2000年4月8日,在镇江参加《文心雕龙》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外学者就特意去参观了南朝陵墓石刻,给予了高度的评价。因此,丹阳要实施旅游景点的***战略,应打好南朝陵墓石刻这张牌。由于南朝陵墓石刻分散在胡桥、建山、陵口等多个乡镇,限于财力,可以先集中开发某个景点,待时机成熟后再全部开发,使石刻群连成一片。位于胡桥仙塘湾的齐景帝修安陵石刻是丹阳境内保存***完好的一对,1965年***曾组织发掘,出土了“竹林七贤”、“羽人戏虎”等砖刻类珍贵文物,此处可以合理开发。荆林三城巷一带有4处16件石刻,是保存石刻***集中的地方,且此处紧靠丹阳经济开发区。如能在附近建一个南朝石刻博物馆,必然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。
另外,行宫九里的延陵季子碑是省级文物,此处的景点曾与句容的茅山齐名,季子庙是江浙四大名庙之一,享有较高的知名度。更可喜的是当地的人民通过多方筹资,景点重建已初具规模,并已经产生较高的旅游收入。曾与金山江天禅寺齐名的嘉山龙庆禅寺也有很高的知名度,且目前也具有一定规模,可以在这些初具规模的景点上加大开发力度。
2、做好市区旅游景点开发文章。丹阳城区位于沪宁线上,水、陆、空均可到达,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。外地人来丹阳,首先来的就是市区,如能规划好市区景点,将会对游客有更大的吸引力。目前,市区东南的万善塔、万善公园、古运河、新建的博物馆、民俗馆、已集中在这一带,形成一大景点。另外,应当在老城区景点上做文章。市区还有海会寺、总前委旧址、三野旧址、玉乳泉旧址、人民公园、清真寺等多处景点。如何开发利用这些景点,使之连成一片将是关键。这方面可以开发一些古街和古建筑,如老西门大街、南门大街等街道可以经营旅游工艺品,风味小吃等,吸引游客逛街,这样可以游览牌坊、警钟楼、古桥等景点。市区有一些建造精美的古建筑也很值得参观,例如总前委旧址一带的张家大院和陶家大院,西门一带的林家大院和胡家大院,这些建筑布局方正,融砖雕、木刻、石刻与一体,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。如能修复后布置一些老家俱摆设,将会成为一座天然的民俗博物馆。众所周知,名人能提高当地的知名度,丹阳从古到今名士辈出,有齐、梁两代皇帝,***诗人皇甫冉、储光羲、许浑,爱国志士陈东、葛麟,汉代儒家大师包咸,三国***史学家韦昭等。近代史上有“四大家”(马相伯、吕凤子、吕叔湘、匡亚明)和史学家唐邦治等***人物。在发展旅游业上,可以在城区塑名人雕像、修复名人故居。市区现保存有吕凤子、吕叔湘、夏霖、黄竞西的故居,可以修复开放。
3、政府开发与民间、企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,多方筹资。市政府负责规划统筹,从大局方面领导,适当给予旅游业拨款。但仅靠政府开发旅游资源毕竟财力有限,民间组织特别是农村景点所处的地区也要多方筹资献策,不能一味依赖拨款。为了促进当地事业的发展,要主动多方筹资。嘉山寺的主持就曾在外多方化缘筹资,九里季子庙景点的建设也在于当地人带头捐款,并与新加坡“延陵吴氏总会”等取得联系,筹集资金,终于建成了主殿。发展旅游业也可以与企业挂钩,旅游业可以从企业获得资金投入,由企业负责管理建设,另一方面,企业也可以借旅游业提高自身的知名度,以旅游业作为公关手段。
4、提高景区旅游文化含量,把观光游览同文化品尝结合起来。
为了美化景点,发展旅游业需要修建仿古建筑,配之以现代景点。但是,要想使景点耐看,需要突出文化底蕴,体现古城文化特色,而不是一味地仿古,造假古董。要突出古文化底蕴,需采取以下几点做法:
(1)创建***历史文化名城。为了进一步提高知名度,应当创建省级和***的历史文化名城,作为两千多年建城史和“江南文物之邦”的丹阳完全有这个可能。这就需要大力保护古文化遗址、文物。由于历史原因,城乡散存着许多文物,例如,人民公园和正则画院就散存着石人、石马等石刻。民间也散存着许多文物,近日笔者就发现了一块清末光绪年间的知善堂碑刻,碑文记载了“衿孤恤寡”的义举,省丹中校内还有一块乾隆年间的重刻的文昌阁碑。与其让这些石刻文物孤零零地散落,不如将它们妥善地安置在各个景点,或是集中起来建石刻博物馆,这可以突出浓浓的古文化底蕴。
(2)做好与丹阳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文章。例如,孙权的祖父孙钟定居在丹阳的司徒镇,孙钟和孙权的父亲孙坚、兄长孙策均葬于司徒,至今还有灌瓜井和高陵等古迹。曲阿城是孙策夺取江东的根据地。吕城镇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屯兵筑城的地方,***的三国史学家韦昭是丹阳人,至今还保存着他的墓碑。所以,开发丹阳旅游资源应做好“三国戏”文章。太平天国时期,太平军曾与守丹阳城的清军发生激烈的战斗,两次攻占丹阳:解放战争时期,邓小平、刘伯承、陈毅等解放上海的指挥人员坐镇丹阳,指挥了解放上海的战役。还有齐梁两代帝王与丹阳的关系,贡祖文搭救岳飞后代避居丹阳等历史事件,它们对提高丹阳的知名度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(3)做好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的文章。丹阳延陵镇是《天仙配》故事的发源地,这可以效仿金山寺、西湖与“白蛇传”的神话,开发延陵古街,营造浓浓的诗情画意。延陵、行宫还是春秋时期吴王梦寿的儿子季札的封地,季札的让位美德,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。开发旅游资源应做好行宫季子庙的文章。此外,丹阳还是范仲淹与石曼卿“麦舟之赠”,管仲、鲍叔牙“管鲍分金”等典故的发源地,发掘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,往往对游客有特殊的吸引力。
(4)发掘古代名士与丹阳的关系。历代诗人曾在丹阳留下许多咏丹阳的诗篇。如李白的《丁都护歌》反映了人民疾苦,在诗歌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还有刘禹锡、许浑、皇甫冉、储光曦、林则徐、龚自珍等都写了有关丹阳的动人诗篇。建议将这些名人诗篇刻在石碑上置于风景区内,使之广为流传,提高丹阳知名度。***思想家、诗人龚自珍曾在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并逝在丹阳。尤其重要的是要发掘康熙、乾隆南巡评价丹阳的文章,两位皇帝共12次南巡,先后24次经过丹阳,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期间,写下了《自无锡放舟过丹阳驻跸方渎桥之作》诗篇和“揽辔丹阳县,观风度巷街”的诗句,这对提高丹阳的知名度有着独特的作用。
(5)做好土特产、风味小吃的文章。吃也是一种文化,当地土特产可以使游客既饱了“眼福”、“游福”,更饱了口福。如果能将丹阳特产大麦粥像八宝粥一样制成罐头食品出售,包装配上乾隆的评价“丹阳人大麦粥命”必然会备受游客青睐。曾获南洋劝业会头等奖的丹阳黄酒和荣获江苏省“四大名酒”之一称号的封缸酒在旅游业的刺激下必然会销路大增。“京江脐”、“臭豆腐干”等丹阳土特产名闻天下,一些乡镇特产也可以制成食品包装后出售,例如陵口萝卜干、折柳鸭、延陵鸭饺、导墅狗肉等。此外,还可以引进附近城市的土特产,如镇江的香醋、水晶肴蹄等。
5、修好道路,使各景点联系方便。要想吸引游客前往,首先要使交通便捷。而许多南朝陵墓石刻均在山坡上或田野中,阻碍了通行。因此应在周围修好道路。要善于与周边县市的景点连为一体。例如,位于行宫的季子庙景区离句容的茅山风景区不远,可以策划“九里——茅山”一日游。各个乡镇的石刻景区都应修好公路,使南朝石刻能连成一片。
三、开发旅游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
1、可以带动丹阳的经济发展,促进商业的繁荣。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业,可以刺激消费的增长,提高当地的财政收入,促进和带动其他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。近年来,在商业广场、太阳商城、南京商场等商场不是不景气就是倒闭,究其原因,是竞争的结果也是商场的增长超过了人们消费水平的增长。而旅游业促进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,刺激了消费,可以促进商场消费和购物、饮食业的兴起,以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***、二产业发展。
2、可以提高丹阳的知名度,吸引外地人和外商前来投资,***终促进经济的发展。旅游业可以带动名胜古迹的保护与发展,有助于丹阳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。而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,这样丹阳的知名度会更加提高,那么就可以吸引外地人和外商来投资办实业。***终促进丹阳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的繁荣。丹阳的皮革、眼镜市场也可以更上一个台阶。
3、可以刺激植树造林,提高绿化覆盖率,保护环境。为了发展旅游业,必然要美化景点,这方面肯定会促使植树造林。尤其是建山、胡桥等地的山区森林可以得到保护,制止乱砍森林和上山采石。随着绿化覆盖率的提高,空气得到净化,生态得到保护。
4、可以促使下岗工人再就业,缓解就业的压力。有关资料表明,每创造一个旅游就业机会,就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六至七人的就业。旅游业带动了商业的繁荣、餐饮业的兴起,使更多的人得到就业机会,促进了社会的稳定。
5旅行社将会受益不浅。由于丹阳旅游资源尚未形成规模,使得旅行社的业务只能组团出去,减少了本地区的效益。如果开发成功,旅行社可以直接从外地组团来丹阳旅游。客源无疑会给丹阳带来巨大的商机。
总之,丹阳市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,具有鲜明的历史、文化、地域特征。且交通便捷,景点大都在一小时车程内,旅游接待设施也较完善。旅游资源的开发如能够具有一定的规模,就能融入附近旅游城市的旅游线路之内。丹阳旅游要有发展,必须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。